近年来,文昌市扎实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红树林保护区养殖塘清退和养殖户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如今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构建起坚实屏障。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海洋自然灾害、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81年9月,并于1992年9月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3719.3亩。日前,在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到,保护区内茂密的红树林犹如一片浩瀚的绿色森林,沿着海岸线绵延不断,不少清退后的养殖塘内也已种满了红树苗。
近几年,文昌市通过退塘还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18年至2020年,文昌市在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实施退塘还林还湿工程,清退养殖塘面积13157.06亩,同时在清退的13157.06亩养殖塘区域内组织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2021年至2024年,海南省下达文昌市新增红树林湿地任务面积累计4200亩,截至2023年12月,文昌市累计完成新增红树林湿地面积5160.12亩,其中红树林造林面积3061.99亩,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沿海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如今,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许多海洋生物的保育场和繁衍基地、候鸟迁徙的安全通道及重要栖息地。截至目前,保护区范围内红树植物19科24属3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真红树植物为木果楝、水椰,半红树植物莲叶桐;有鸟类28科117种,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黑脸琵鹭、白琵鹭、小青脚鹬、黄嘴白鹭、鹗、红隼、黑翅鸢等13种;有昆虫蝶类6科25种;有鱼类300种,其中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鳗鲡、石斑鱼、鲈鱼、鲷鱼等;有大型底栖动物218种,其中:多毛类28种、软体动物112种、甲壳动物60种、底栖鱼类13种、其他动物5种。(宋紫欣)
责任编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