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文昌 > 美丽文昌 > 古村古落
文昌白延中山公园古墟盛景去如烟
2024-03-16 10:35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叶立标

编者按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99周年的日子。在他辞世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少以“中山”命名的建筑、道路和公园,以示对他的缅怀和纪念。在海南岛,或许是当年很多海南人跟随他闹革命的缘故,人们对孙中山这位海南人的女婿似乎感念有加,仅是“中山公园”就有7座之多,其中一座还是建在乡村,迄今尚存。

因长期研究孙中山先生,笔者春节期间出差海南时,听闻文昌市会文镇有一座中山公园,于是动身前去踏访,发现那是海南岛上仅存的一座中山公园,而且是当年唯一建在乡村的中山公园。

海南仅存的中山公园

3月1日上午,笔者坐海南环岛高铁赶往文昌,出站后上出租车向会文镇出发。

根据手机地图上提供的“白延圩”这一目的地导航过去,经过白延村委会后在一个分岔路口下车问路,在一家便利店后门对面找到了中山公园,只见灰白色、陈旧、斑驳墙面的公园门楼,门框上的半圆内,逆序横写的“中山公园”四字只能依稀辨认,“中”与“园”的很多笔画已经剥落。

透过门洞,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陈旧的水泥甬道尽头有一座西式亭子,甬道两侧各有四棵盆景式的柏树,亭子右侧有一棵巨大茂盛的榕树,以及亭子后面远处的椰树林。

进入园门,是一个一米多深的门厅。

公园四周均有围墙,围墙不高,饰有水泡(圆洞)与浪花造型,但很少有完整无损的花纹,靠北有近六七米缺损。园子约莫两亩地的光景,除了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棵榕树,及甬道两侧的八棵柏树,整个园子空荡荡的,地面是有待整理、翻耕的泥土。

走近亭子,横梁上红色“中山纪念亭”字迹清晰,但亭子内的水泥地坪有明显的新修痕迹。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中山精神,神州大地曾掀起一场建设中山公园的运动。

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49年间,有267座中山公园分布于我国的22个省,仅广东一省就有58座,包括了海南的海口中山公园、琼山中山公园、定安中山公园、琼东(今属琼海)中山公园、澄迈中山公园、儋县(今儋州)中山公园及文昌白延中山公园,数量位居全国首列。

历经时代变迁、岁月沧桑,各地的中山公园大多经受了战火和人为的破坏。很多公园二战时在日军的轰炸下毁于一旦;大量的文物古迹在某些历史事件中惨遭破坏和遗弃,公园内闻名遐迩的建筑景观消失,“中山元素”面目全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山公园有的被改名,有的被辟为广场,有的被城市建设用地挤占。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留存的中山公园已不足90座,其中有20座分布于港澳台地区,而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白延村的中山公园,也就成为海南唯一留存的中山公园。

白延中山公园位于白延墟的西侧,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略小于1500平方米的四会中山公园(在广东肇庆)、灵山中山公园(在广西钦州)、龙海中山公园(在福建漳州),是目前中国最小的中山公园。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对白延地区实行高压政策,强征当地老百姓修建碉堡、炮楼和驻军据点。国民政府实行“焦土抗日”,烧掉部分楼房,其余建筑(包括中山公园)均在日军炮火中成为废墟。

2007年下半年,出生于白延墟的港商林金田,在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和文昌市文体局的指导下,捐资重建了中山公园。

2010年7月5日,中山公园被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度繁华的白延墟

有道是,“海南华侨看文昌,文昌华侨看白延。”在白延,大多数家庭都保留有“下南洋”的历史印记,足迹遍及全球28个国家。

返程时,笔者特意沿着白延老街走了一遍,南洋风格的骑楼大多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已经被改建成具有现代风格的楼房。但大街小巷、大铺小店、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草一木,每个地段和角落,无处不刻录着海南的移民史、创业史、金融史、邮政史……成为承载白延墟当年风光与繁华的一道道历史印记。

根据吕烈灼先生的研究,“白延”这一地名始于宋代的“白延砦”,元明时期演变为“白延架营”,明代还有“白延都(图)”的设置,清代的“白延村”,如今的“白延墩(堆)”;明初建立了“多寻都”,又在与白延都、山梅家屯交界处设立了一个季节性物品交易场地——“白延军坡”,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演变,成为“白延市”。白延市隶属于多寻都,但靠近白延都,就是今天的白延圩。

由于当年多寻都下辖的白延市,白延都下辖的重兴市和烟墩市,均分布在白延溪两侧,因此这些地方出来的人都说自己来自白延。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白延籍华侨“寄批”(汇款)回乡,在白延墟建起一幢幢南洋风格的骑楼并开设商铺。在一条不足一公里的街市上,有茶楼餐厅、特色美食、布匹百货、五金陶瓷、土产杂货、海鲜肉类、银器打造、银号当铺、钟表修理、裁缝制衣、小摊小贩、锯木厂、榨油厂,还有中西医、牙医、照相馆以及惠民产院;甚至设有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除了国民政府的关金券、金圆券,还有港币、叻币、马币和美元,是当年海南的金融中心,设有海南岛最早兑换外币的金融机构。

金融业发达,商贸业兴盛,建筑业发展,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加快,为白延墟赢得了“小上海”的雅称;当年的“和记信局”实际上是“侨批局”的前身,一家“银信合一”的专业机构,收寄附有华侨信件的汇款凭证,堪称侨批和邮政的孪生姐妹。

那时,蓬莱、迈号、重兴、长坡等周边地区的群众都常到白延墟赶集,除了销售本地商品之外,集市上还售卖外来的洋货,有香烟、手表、自行车,特别是亚细亚煤油、英国饼干、布匹等,有用魔术表演来推销老鼠药的摊贩,有前来卖艺的杂技团,还有通宵达旦演琼剧的戏班,等等。街市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不到5米宽的街市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街市挤得水泄不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白延墟已建起火力发电厂和电报局,普通百姓已率先用上电灯和电话,而最具代表性、最有开创意义的就是白延公园——唯一一座建于乡村的中山公园。

(作者系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 林安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Baidu
map